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书契之兴,肇乎中古,绳文鸟迹,不足可观。末代去朴归华,舒笺点翰,争相夸尚,竞其工拙。伯英临池之妙,无复馀踪;师宜悬帐之奇,罕有遗迹。逮乎钟、王以降,略可言焉。钟虽擅美一时,亦为迥绝,论其尽善,或有所疑。至于布纤浓、分疏密,霞舒云卷,无所间然。但其体则古而不今,字则长而逾制,语其大量,以此为瑕。献之虽有父风,殊非新巧。观其字势疏瘦,如隆冬之枯树;览其笔踪拘束,若严家之饿隶。其枯树也,虽搓挤而无屈伸;...
继王羲之之后,颜真卿以其辉蝗的艺术成就,独特的书法风格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,成为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伟大书法家。在颜真卿的艺术生涯中,有一个人对他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艺术成就,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那就是素有“颠张”之称的张旭。 我们对颜真卿拜师于张旭,以及颜真卿所著《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》(以下简称《述》)。作进一步深入探讨,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。 一颜真卿二次拜师之迷 颜...
浅谈书法之力 鉴赏书法作品的优劣,一般首要关注线条。不同质量的线条,直接产生于作者不同的用力方法。用力则笔死、偏僵,不用力则笔弱、显软,行笔快则笔空、呈浮,行笔慢则笔臃、乏神。余以为,书法之力不在于力,而在于意。 不在于力,不是绝对的。从事书法创作活动绝对不用力不行,起码要提得起笔来,才能作书。但一定要尽量少用力,越少越好。所谓在于意就是要多用思想。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事都是用手...
述书[中] 余既述诸君子之言为书,因以己意遇之,而知其悉合于古也。右军以管为将军,明书道之机枢在管,而管之不可乱动也。今小仲之法,引食指加大指之上,置管于食指中节之端,以主节斜钩之;大指以指尖对中指中节拒之,则管当食指节湾,安如置床;大指之骨外突,抑管以向右,食指之骨横逼,挺管以向左,则管定;然后中指以尖钩其阳,名指以爪肉之际距其阴,小指以上节之骨贴名指之端;五指疏布,各尽其力,则形如握...
中国清代书法理论著作。包世臣著。该书内容包括论述作文、作书两部分,是《安吴四种》之一,对中国近代书坛影响很大。作者论书一反清代书坛对赵孟頫、董其昌的偏爱,对改变清代书法风气具有重要影响。其书法理论的立足与方法,都与前人有所不同。 叙 叙曰:论文之书,始于《典论·论文》,而《文赋》继之。魏文评时流得失,士衡论体裁当否。《文心雕龙》后出,则推本经籍,条畅旨趣,大而全编,小而一字,莫...
孙过庭《书谱》云:“篆尚婉而遇。"余谓此须婉而愈劲,遇而愈节,乃可。不然,恐涉于描字也。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,观昌黎歌《石鼓》可知。或但取整齐而无变化,则椠人②优为之矣。篆之所尚,莫过于筋,然筋患其弛,亦患其急。欲去两病,赲笔自有诀也。 书之有隶,生于篆,如音之有徵,生于宫③。故篆取力¤气长,隶取势险节短,盖运笔与奋笔之辨也。 隶形与篆相反,隶意却要与篆相用,以峭激蕴纡...
跋陈叙斋藏赵文敏书千文 智师真草《千文》,草书分行比格,与真书齐同,故意近章草,而少参差超迈之趣。惟怀素小草书《千文》,神明变化,妙极古穆。文敏为此,使转纵横有自然凑泊之妙,盖曾见素师墨迹而仿为之者。素师卷今在六舟上人小绿天庵中。叙斋前辈嗜古搜奇,亦曾寓目及之否? 跋僧六舟藏米书老人星赋墨迹 楷则至唐贤而极,其源必出八分。唐人八分去两京远甚,然略能上手,其于真书已有因...
圣人作《易》,立篆以尽。意,先天,书之本也:篆,后天,书之用也。 书之有隶生于篆,如音之有微生于宫。故篆取力气长,隶取势险节短,盖运笔与奋笔之辩也。 正书居静以洽动,草书居动以洽静。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。大凡沈著屈郁,阴也;奇拔豪达,阳也。 高韵深情,坚质浩气,缺一不可以为书。 怪石以丑为美,丑到极处,便是美到极处。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。 ...
小楷,须用大力,柱笔著纸,如以千金(斤)铁杖柱地。若谓小字无须重力,可以飘忽点缀而就,便于此技说梦。写黄庭经数千过,了用圆锋,笔香象力,竭诚运腕,肩背供筋骨之输,久久从右天柱涌起,然后可语奇正之变。 小楷走波不难,而勒落尤难,刻亦难之,此法书者,勒者,皆等闲置去。 写字只在不放肆,一笔一画,平平稳稳,结构得去,有甚行不得。静光好书法,收此武拔甫数纸,皆是兢业谨慎时作,惜乎死矣。...
作字先作人,人奇字自古。纲常叛周孔,笔墨不可补。诚悬有至论,笔力不专主。一臂加五指,乾卦六爻睹。谁为用九者,心与孥是取。永兴逆羲文,不易柳公语。未习鲁公书,先观鲁公诂。平原气在中,毛颖足吞虏。 贫道二十岁左右,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,无所不临,而不能略肖,偶得赵子昂、董香光墨迹,爱其圆转流丽,遂临之,不数过而遂欲乱真。此无他,即如人学正人君子,只觉觚凌难近,降而与匪人游,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...
跋陈叙斋藏赵文敏书千文 智师真草《千字文》,草书分行比格,与真书齐同,故意近章草,而少参差超迈之趣。惟怀素小草书《千文》,神明变化,妙极古穆。文敏为此,使转纵横有自然凑泊之妙,盖曾见素师墨迹而仿为之者。素师卷今在六舟上人小绿天庵中。叙斋前辈嗜古搜奇,亦曾寓目及之否? 跋僧六舟藏米书老人星赋墨迹 楷则至唐贤而极,其源必出八分。唐人八分去两京远甚,然略能上手,其于真书已有...
执笔论 书大字,笔锋须瘦硬。盖笔锋瘦硬,落纸时极力揉挫,沈着而不肥浊,否则肥浊矣。观东坡《罗池庙》,山谷《戏米元章帖》,皆瘦硬笔锋所书,故或挫或提,肥瘦如意,必非秃笔书,秃笔无此锋芒。 吾少年学苏、米,意气轩举,多有欺人之概,晚年结构渐密,收束自然,往往近赵,而不知者以为降格。 今客告余曰:“子字去褊笔则更佳”。盖谓吾字画出锋下笔处有尖也,而不知吾之好处正在此。余历观...
古石刻纪帝王功德,或为卿士铭德位,以佐史学,是以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。秦石刻曰“金石刻”,明白是也。前、后汉隶碑盛兴,书家辈出。东汉山川庙墓无不刊石勒铭,最有矩法。降及西晋、北朝,中原汉碑林立,学者慕之,转相摹习。唐人修《晋书》、南、北《史》传,于名家书法,或曰善隶书,或曰善隶草,或曰善正书、善楷书,善行草,而皆以善隶书为尊。当年风尚,若曰不善隶,是不成书家矣。故唐太宗心折王羲之,尤在《兰亭...
书法迁变,流派混淆,非溯其源,曷返于古?盖由隶字变为正书、行草,其转移皆在汉末、魏、晋之间;而正书、行草之分为南、北两派者,则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为南派,赵、燕、魏、齐、周、隋为北派也。南派由锺繇、卫瓘及王羲之、献之、僧虔等,以至智永、虞世南;北派由钟繇、卫瓘、索靖及崔悦、卢谌、高遵、沈馥、姚元标、赵文深、丁道护等,以至欧阳询、褚遂良。南派不显于隋,至贞观始大显。然欧、褚诸贤,本出北派,洎唐永徽以...
书有六要: 一气质。人禀天地之气,有今古之殊,而淳漓因之;有贵贱之分,而厚薄定焉。 二天资。有生而能之,有学而不成,故笔资挺秀秾粹者,则为学易;若笔性笨钝枯索者,则造就不易。 三得法。学书先究执笔,张长史传颜鲁公十二笔法,其最要云:“第一执笔,务得圆转,毋使拘挛。” 四临摹。学书须求古帖墨迹,模摹研究,悉得其用笔之意,则字有师承,工夫易进。 五用功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